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二十三章乌鸦太太





  乌鸦太太被谴回娘家后,她家重新张罗要给她找夫家,可是一个月后没有任何的风吹草动,即使伤残人家也没来打听,原来她在当地的镇子出了名,甚至名声传出其它几个镇子,当然嫁不出去,既然这样只能在家活一天算一天。

  日子糊里糊涂的过去,转眼又过了五年,乌鸦太太的爹娘因身体透支和女儿原因,劳累加生气,先继离开了人世,可以说是活活气死的。在她的爹娘走后没几天,几个子女办完丧事把乌鸦太太赶出了家门,兄弟姐妹没人收留她,在外面爱干嘛干嘛,自生自灭算了。

  生活没了保障,乌鸦太太赶出家门想着自己找个人家去瞎活,可是不管去了那个家庭因为她的懒、黑、丑、臭多种毛病,没过几天就被轰出,暖被窝都不要她。后来她很庆幸,遇到了拐卖妇女的人贩被绑架了几天,认为吃住有了着落,可过了几天人贩又把她送回了远地,原因卖不出去,人贩走的时候乌鸦太太死死拖住不放,让其带着。

  前者不愿意,最后还是人贩子好言相劝先让她放手,趁她松手的那一刻见鬼似的逃命去了,心里发誓从此再也不干这行,洗手做别的,做贩子能做这种地步也是古往今来第一个,同行听说后都嘲笑他,你说这叫什么事?

  这下糟了,乌鸦太太没人要彻底失去了口粮,让她犯难起来,没有住的没有吃的以后怎么活?饿肚子很难受,总不能去乞讨吧!以前的每个朝代都有乞讨者,而且数量不少,除非是太平盛世,她去乞讨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,可这不是长久之计,是个没前途的工作。不似如今的新社会大城市,乞讨者比白领挣得都多,每年下来大把大把的钱,可以说是个有钱途的生计。

  可这行放在古代却不行,她也不想这么活下去,要想个办法才行。当天傍晚她来到一个村子,趁着户人家没人,乌鸦太太悄悄爬进对方低矮的院子,把人家院子里晾的女人衣服偷了出来,找个地方穿上,她偷得衣服是四五十岁的老太太衣服,古时候四十岁的女人都已经很老了。乌鸦太太穿上后配着她黝黑的皮肤和气质,看去真的很像快五十岁的老太,然后趁着天还没黑,她去了其它村子走街串巷起来。

  随便的走啊走,乌鸦太太来到别的村子看见有人家在院门口坐着,她走过去故意搭讪起来,院门口坐的是个快四十岁的老妇,她走过去用大龄者的口气问到院门口老妇,“老妹子,我是外村来的媒婆,专给人凑姻缘的,你们村有那家小伙想娶媳妇没,我可以介绍过来。”

  媒婆职业在我国很早就有了,具体早到什么时候,我感觉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的上古,甚至远古时代。在古代没有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,婚姻的合法性是不怎么被认可的,因此才有媒婆这个职业转化出来,为两方搭线,成了古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职业,从而继承下来,直到今天还有。

  在我国古老的文献记载中,媒婆的最早记载是在《诗经》中出现的,说明早在上古时代的周代,媒人媒婆就已经出现。不论古今,媒人媒婆的作用是在婚姻嫁娶中起着牵线搭桥,一来可以成全两方家囍事,二来是主要目的是可以从中获得福利,如果两家牵线成功,是必须要给媒婆点好处的,倘若媒婆一个月牵线的人很多,那收入也是很可观的。

  现今社会的媒婆牵线一个,最少也要给出五百元,有的是一千甚至更多,一个月下来随便牵线几个,想想她们的福利确实要比打工者好多了,磨磨嘴皮子就能有钱,还能大吃大喝,说着说着我也想去干这行了!

  好了,话回正题,古时候上了年龄的女人在家没事都爱做媒婆或临时媒人,有的是专攻,乌鸦太太就是装成专攻媒婆职业的人,给老妇说到。

  院门口老妇听完,没有多想,这种事很常见,古时候都是媒妁之言,自由恋爱的很少,她认为又有个媒婆来村子找生意来了。想完后看到乌鸦太太脸盘比她还老,这种年龄确实适合做媒婆,她对乌鸦太太没有说村子里的其他小伙情况,而是恰好说她儿子二十岁,因家穷娶不了媳妇,今天见乌鸦太太问起这个,老妇很是高兴,连忙站身把乌鸦太太请到家里,然后说起她家儿子还没结婚的事,希望乌鸦太太给她儿子物色个媳妇。

  乌鸦太太听后装模作样的说到,“好说好说,我就是干这个的,你儿子呢?让小伙出来老身我看看,还有,说说你家的情况,等我回去给女方家道道。”

  四十岁老妇抱歉的给乌鸦太太说她儿子在地里,再过会就会回来,让乌鸦太太等一等,然后有点不好意思的说起家里情况,什么都没有,家里穷不过他儿子很老实很勤快,如果有媳妇嫁过来一起打理家,生活会慢慢好转的的。

  古代的时候女方和媒婆物色男方小伙,第一个看的是人品,老实不老实可靠不可靠,是否勤劳孝敬父母和尊老爱幼?只要人品好心地好家徒四壁都可以,前提是要有上进心,不似现代社会,钱多就是大爷,钱比爹亲,没钱的娶媳妇很难,我真希望国人的内心还能回到纯朴的时代。

  乌鸦太太听老妇说完,表示回去跟女方说说,看看女方家是什么态度,孩子他娘听了很高兴让等她儿子来,等天快黑的时候,老妇儿子来了,是个精壮瘦黑的小伙,一看就是那种结实能吃苦的老实人。小伙回来得知家里来了客人,对方是媒婆也是很高兴,端茶倒水孝敬乌鸦太太,谁都想讨个老婆。

  等到乌鸦太太满意后,假意推辞着要走,对面母子俩看到表示不让,说到天色已晚,吃了饭就在这睡觉天亮再走,不要路上出事,毕竟吃人嘴软拿人手短,母子俩要的是讨好乌鸦太太,让在女方家多美言几句。乌鸦太太假意推辞两番答应下来,当晚,这家人给她做起了好吃的白面饭,从鸡窝拿了两个鸡蛋孝敬她,古时候白面和鸡蛋是非常珍贵的食物,平常家庭一年吃不了几次,没想到让乌鸦太太占了便宜,给她做怎么多就是想让她在女方家多说好话。

  等吃的饱饱后还给收拾了间屋子,让乌鸦太太舒舒服服的睡到天亮,第二天乌鸦太太走了,让母子俩在家等消息,不管怎么样都会给个音讯的。谁知这一等从此再无音讯,昨晚的白面和鸡蛋白白浪费!而乌鸦太太呢?尝到了骗人好处,她从此用起这个办法开始坑蒙拐骗,骗吃骗喝起来,百试不爽,今天这个村子,明天那个村子,后天再换个村子,活的很滋润,古代的民心是很淳朴的,时间过去很久让乌鸦太太身体增幅了很多。

  纸终归是包不住火的,骗人的把戏总会有一天会戳破,一晃几个月过去,季节到了冬天变得寒冷起来。这个时候乌鸦太太已经无法行骗!因为这几个月以来,当地的几个镇子和无数村庄,都在义愤填膺的讨论某某某媒婆大骗子,可把这些人骗惨,每个人提起都会不知觉的拎起拳头,看来确实很气愤。

  而所有人口中的骗子说的就是乌鸦太太,她这几个月来骗吃骗喝骗无数家庭,事情慢慢传开变大起来,所有人想到乌鸦太太的形象都是怒不可及,被骗感情不说还骗吃了食物,还有的人把事情告到了官府,曾经搞得当地的真正媒婆成为众人攻击对象,让所有媒婆个个自危,整天破口大骂,发誓抓到这个败坏媒婆名声的老太婆,一定打得她妈不认识。

  事情闹得很凶,当局者乌鸦太太也听到了她的杰作,知道干这行是不行了,要暂时缓缓避避风声,去其它地方也没用,因为这件事搞得全国哗然,她现在可谓举国同恨,等风声过去再说。没办法,为了躲避风头她用骗的钱买了套年轻女子衣服,重新改头换面出现,没人能认出她。

  就这样时间过了四个月,冬天过去她身上骗的积蓄花完,又快沦落到街头露宿的地步,让她很不甘不愿意。想着去找个吃饭的工作吧她懒不愿意,这副模样又嫁不出去,比年轻小伙的母亲还老。

  最终走投无路之下,乌鸦太太开始了小偷小摸的生活,今天去这个村子偷鸡蛋吃,明天换个地方偷只鸭卖掉,来来回回的盗窃瞎活,有的时候还偷人家里的值钱东西,比如衣服裤子锅碗瓢盆来到闹市底价卖掉,偷偷摸摸的过日子。只是这不不是长久之计,时间一长又被人注意让她无法下手,让实在没法活下去,她试着离开村子来到了镇上的酒楼门外骗吃骗喝,专骗那些外地来的人,这类人好骗,各种骗法用过就能骗到吃的。

  结果因为这件事,有被骗的外地人觉悟把她告到官府,亲自抓住了乌鸦太太,人被关进了牢里,幸亏不知道她就是前段时间搞得满城风雨的大骗子,否则真不会再出来。

  乌鸦太太被关不到半个月释放了出来,因为她在牢里开始乐不思蜀了,饭菜虽难吃却比外面来的容易,她的罪刑又不足以杀头,就跟现代的拘留所一样,犯了错误拘留一段时间就会出来,再加她在牢里对其他犯人挑拨离间,衙门没办法把她放出来,只是提醒周围的注意她就行。这不时间再长乌鸦太太成了当地的一害,所有人提到她都是深痛厌恶,很想让她从这个地方消失,不再祸害当地的名声和人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