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83节(1 / 2)





  圣上下令,一旦国破,满朝文武大臣当殉国。

  若有不服从者,便让他这个九门提督动手,送他们一程。

  吴越山后背泛起了冷汗,心也突突直跳。

  圣上想殉国,可他吴越山……并不想。

  匈奴铁骑终是兵临城下。

  他们兵强马壮,悍不惧死,搭上云梯各个争先恐后的直往城墙上冲,饶是滚石、热油落下来也皆不惧,踩着同伴的尸体接着往上爬。

  皇宫里,太监总管带着人挨个宫的去‘请’妃嫔至坤宁宫。那里,已经备齐了白绫,待到城破之时,便要她们一起上路。

  到了怡景宫,里面已经人去楼空。太监总管带人大概找了找,就挥手道:“时间来不及了,先去其他宫。”

  临走前,他只往后院的方向看了眼,便收了目光。

  没走多远,便见着长乐宫的小吴氏扶着肚子缓缓走来,周围有两列共十来个侍卫护着,都是步军统领衙门的人。

  太监总管上前打了个千。

  小吴氏看了看他身后,又转头望向怡景宫的方向。

  太监总管目送着小吴氏去了那怡景宫,没有说话,只是目光略顿了下,就带着人离开。

  匈奴人已经杀上了城墙,有悍勇者竟已顺着城墙而下,眼见就要杀进内城,开城门。

  京城,就要守不住了。

  金銮殿,圣上令人关殿门。

  随着这指令一同下达的,还有一股脑冲进殿的两列侍卫,将殿内所有大臣皆包围其中。

  圣上看着他们仓皇失措的惊吓模样,掩面哭又笑:“满朝臣宰皆囊括!皆囊括!”

  吴越山想到刚刚齐忠彦附在他耳旁低语的一番话,悄然握了握袖子。

  城墙守卫寡不敌众,饶是奋力厮杀,还是抵挡不住那纷拥而上的匈奴兵。在那狰狞的笑声和飞溅的鲜血中,只能不甘却也绝望的看着越来越多的匈奴兵上了城墙,然后沿着城墙而下,转而杀向城门方向……

  城墙处守卫的将士皆不忍的闭了眼。

  下一刻等待他们的,等待京城百姓的,只怕是那血流成河,人间炼狱。

  本朝大势已去,已无力回天。

  正在此时,远处突然传来金鼓齐鸣声。

  城墙上的人猛地睁眼望去。

  远处鼓声大噪,喊声大举,如天摧地塌,又如岳撼山崩。待近些,飞沙卷石中慢慢浮现旌旗十万,中间高高竖着一面帅旗,上面红底黑字写了一个偌大的宋字。

  没等守城将士想起这宋家军是哪路兵马,却听得那些岳撼山崩的呼声越来越近,近的终于能让他们听清其中内容——

  天下兵马大元帅宋毅,率众驰援京畿!

  金銮殿上,圣上血染龙椅生死不明。

  前来报喜的侍卫傻了眼,听信后的众大臣亦傻了眼。

  本来吴越山殿上突然发难,抬臂给了圣上一箭就足矣惊震的他们无法思考,好不容易终于被吴越山说动了,勉强接受了拿圣上来换江山稳固的提议,谁想这京城竟然能峰回路转?

  “圣上——”不知哪个大臣突然悲痛的呼了一声,而后其他大臣像是一瞬间都反应了过来,纷纷奔上龙椅方向,口中大呼圣上。

  又有臣子跳起来大骂吴越山不忠不义,刺杀圣上,简直大逆不道。

  吴越山的脑袋空白一片。他只当要国破家亡,只是想谋条生路,哪里想到会是这个结果?

  慌张之下,他就想带着步军统领衙门的侍卫赶紧逃离,可如今形势已明了,再执迷不悟下去那就是傻子了。

  那些侍卫听从随吴越山的吩咐,反而先一步将其制住,只期望事后清算时能将功抵过。

  小吴氏匆匆逃到了坤宁宫,看着皇后脸色煞白,再也不复之前的娇媚:“姐姐,我怎听说宋宝珠她大哥带了十万大军过来?可是真的?”

  皇后见她慌乱,便安抚道:“莫怕,有了这十万大军,咱京城就保住了,一切都会过去的。”

  “不是的!”小吴氏几乎咬碎了银牙。

  抚着肚子,小吴氏摇摇欲坠。不是这样的,之前她父亲悄悄告诉她,京城保不住了,让她千万照看好身体,待生下皇儿就会扶持他登基。而她就是垂帘听政的太后娘娘。

  可如今这……

  这些事情皇后一概不知。她见小吴氏面色仓皇,不免心生了几分怀疑,遂皱眉问:“你如何这般晚才过来?你可是去过哪里?”

  此问一出,小吴氏陡然一个觳觫,踉跄的跪下抱住皇后:“姐姐救我——我,我杀了宋宝珠的奶嬷嬷……”

  第119章 别无恙

  城外箭矢如雨, 杀声震天,战役腾腾的十万精兵, 对阵孤客穷军的三万匈奴兵, 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压制性战争。

  匈奴军详败欲逃,怎料对方兵马却未秉承惯有的围师必阙之战略, 反倒四面阻截,杀得他们心惊胆颤。

  侥幸夺路突围出去的匈奴残兵,仓皇逃窜, 早已无心恋战,只求速逃。奈何对方却将剩勇追穷寇,将他们倒追二百余里方肯罢休。

  鸣金收兵那刻,紫禁城外响起震天的呼声,城内百姓无不喜极而泣, 纷纷狂奔而出, 挤在街道两侧翘首以盼。

  紫禁城厚重的内外城门次第而开。